如果各位對於轉職雲端架構師有興趣的話,
可以來了解一下這個職位必備的一些能力,
來確認看看你合不合適這份工作喔~
一、IT 的基本能力
例如 DNS 的概念、IP 網段的切割、HTTP 的回應碼、
容器的基本概念、各種專有名詞或術語 CRM、ERP、VPN、FTP、
Web Server、HA、SLA、DR、Kubernetes 等等。
如果都還不熟,簡單地講,至少 Linux 會各種基本的操作指令。
你可以找一些系統管理、網路管理或 Linux 的線上課程,
或是多看一些文章,來培養一些基本的 IT 概念。
二、學習能力
因為 GCP 的發展速度太快了,如果你有在操作 GCP,每1~2個禮拜你就會發現,耶怎麼界面又改了?
怎麼又多一個按鈕?又有一個新產品?
所以如果有時間,要趕快看原廠的文件來追進度,通常新產品剛出來只有英文,所以也需要能夠快速閱讀英文的文件。
有些規模比較大的客戶,看到產品更新的消息,就會跑來問你,這功能怎麼用。
你要趕快把環境建立起來做相關的測試,測完之後做成簡報,分享給同事跟客戶。
讓大家知道這個新功能會用在什麼樣的場景,有什麼優缺點或限制等等,所以學習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喔!
三、傾聽能力
客戶有很多種,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,他們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問問題,有時候說的是 A,但他其實要的是 B。
例如資料備份就有很多種,他要的是VM裡的檔案備份、還是資料庫的資料備份、還是作業系統的備份。
或是客戶要 VPN,Google 的方案是 Site to Site VPN,需要客戶有機器,那客戶有嗎?還是他只是要 Client to Site VPN 就好?
這些就要用循循善誘的方式 (擠牙膏),挖掘出客戶真正的需求,另一方面也是要對 GCP 的產品有足夠的了解,才有辦法知道客戶要的是什麼。
另一個場景是,做技術支援的時候,客戶說連不到主機,像這樣的問題牽涉到很多環節。
例如是目的地主機有問題,還是防火牆擋住,還是來源主機根本不能上網。
很多時候客戶根本就沒有表達清楚,這時就要有耐心再跟客戶來回確認問題,不然往錯的方向去解,就會浪費很多時間。
四、提案能力
有時候針對客戶的需求,我們會找不到完美的方案來完全滿足。
例如客戶想要最高級的防護或最高的可用性,但客戶自己預算可能不夠,沒錢做備份,或沒錢多開機器。
這時候就是要在多種限制底下,找到一個適合客戶的方案,然後清楚地告訴客戶可以使用的產品是什麼,可以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等等。
雖然方案不完美,但能夠解決最核心的需求,就有可能說服客戶接受我們的解決方案。
有時候面對的需求是不合理的,例如在線上編輯20GB的資料表,100%機器不中斷之類。
我們也要直白跟客戶說,這個是做不到的,我們也不能硬著頭皮去接下一個不可能的任務。
五、表達能力
我們會有拜訪客戶的場合,或是舉辦研討會來介紹產品,客戶往往是聽不懂的。
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摸GCP,對各個產品都很很熟悉,但客戶可能是第一次聽,他可能完全聽不懂,或是以為這個產品是萬能的,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
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跟客戶釐清,為什麼它可以解決A問題,原理是什麼,又為什麼 B 問題解決不了,關鍵是卡在哪裡,這時候表達能力就很重要。
同時這也取決於你對GCP的產品是不是真的了解透徹,如果你一知半解的話,你也很難跟客戶說清楚,所以又回到你的學習能力要好,才能了解產品。
六、實作和排錯能力
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實作和排錯的重要性,但更重要的還有經驗,因為我們平常的測試環境是很單純的,每次自己做Lab,都是在一個乾淨的環境裡做。
但如果今天是幫客戶建置一個很大的架構,或是客戶在自己使用很久的環境碰到問題的話,這時候要做Troubleshooting,就很需要有足夠的經驗了。
對有經驗的人來講,可能一看到錯誤就馬上知道問題在哪裡,但對沒經驗的人來說,就可能要照步驟來一個一個拆解問題,花費的時間就會比較多。
但經驗這種東西又不可能憑空產生,只能靠我們平常做的 Lab 要夠多,有空就多測試各種 GCP 的東西,然後把不同的東西串連起來。
當架構變大的時候,就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跑出來,這時候就有機會磨練各種經驗。
有一種方法可以試試,就是你去找 AWS 的範例架構,然後想想看在GCP上面能不能找到對應的產品或功能,然後直接在GCP上面做起來,這樣你就不用自己想題目來練。
以上就是幾個雲端架構師必備的技能,分享給各位~